微创治肝癌:介入栓塞 vs 射频消融,如何选择?
在肝癌治疗领域,微创技术已经革命性地改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。介入栓塞治疗和射频消融术是最为重要的两种微创治疗方法。

介入栓塞治疗是一种血管内介入技术。医生从患者大腿根部的股动脉穿刺,插入一根细长的导管,在影像设备的引导下,将导管精准送达肝脏肿瘤的供血动脉。通过这根导管,医生可以完成两项关键操作:
灌注化疗药物
将高浓度的化疗药物直接注入肿瘤血管,提高肿瘤局部的药物浓度,减少全身副作用。
栓塞肿瘤血管
注入碘油等栓塞剂堵塞肿瘤的供血动脉,切断肿瘤的“粮草供应”,使其缺血坏死。
适用人群
● 中晚期肝癌患者
● 肿瘤体积较大(通常超过5cm)的患者
● 无法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
● 肝癌术后复发的辅助治疗
● 治疗肝癌破裂出血等急症
射频消融术

射频消融是在影像设备引导下,将一根直径仅2-3毫米的射频电极针经皮穿刺,精准插入肝脏肿瘤内部。针尖发出高频电流,使肿瘤组织内的离子产生高速摩擦,局部温度瞬间达到100℃以上,从而将肿瘤细胞彻底“烧死”。
适用人群
● 早期小肝癌(直径≤3cm效果最佳)
● 肿瘤数目不超过3个(每个直径最好≤3cm)
● 严重肝硬化需要最大限度保留肝组织的患者
● 年龄较大、基础疾病多、不耐受手术的患者
● 肝转移癌患者(原发灶已控制)

治疗效果对比
小肝癌(≤3cm):射频消融效果优异,根治率与手术切除相当,是手术之外的选择
中晚期肝癌:介入治疗是主要选择,可有效控制肿瘤生长和扩散
创伤与恢复
射频消融:创伤更小,术后第二天即可出院,恢复时间短
介入治疗:需卧床休息,恢复时间较长,通常需要住院观察几天
适应范围
射频消融:对肿瘤位置、大小要求严格
介入治疗:适用范围更广,不受肿瘤位置限制
上一篇:肝癌消融术:小针孔里藏着大希望
下一篇:没有了!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