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癌症的六大误区!!!
误区1癌症会遗传或者传染
癌症并不是一种传染病!癌症本身不会直接传染,但有些导致癌症的微生物则有传染性,经常与其接触的人就有被传染的可能性。全球有16.1%的肿瘤与致病性病原体有关,在发达国家传染性病原体导致的癌症死亡占6%,而在发展中国家则高达22%。
国际癌症研究机构(IARC)指出了11种(类)对人类可以致癌的传染性病原体,包括一种细菌,七种病毒和三种大寄生虫。每一个传染源至少引起一种癌症甚至几种癌症。
这些传染源分别是:
1.细菌:幽门螺杆菌(HP)。
2.七种病毒:人乳头瘤病毒(HPV),乙型肝炎病毒(HBV),丙型肝炎病毒(HCV),EB病毒(EBV),卡波济肉瘤相关疱疹病毒(KSHV),人T细胞嗜淋巴细胞病毒-1型(HTLV-1)和艾滋病病毒(HIV)。
3.三种寄生虫:埃及血吸虫,麝后睾吸虫和华支睾吸虫。
误区2得了癌症会马上死亡
这是最常见的误区之一。虽然癌症曾经被视为绝症,但如今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,许多癌症在早期发现并得到恰当治疗后,患者可以长期存活,甚至被治愈!
例如,早期乳腺癌、甲状腺癌的五年生存率都很高。
误区3癌症不可以预防
虽然癌症的发生有一定的随机性,但并非完全不可预防。
1.保持健康生活方式
2.吃东西要讲究
3.坚持适当运动
4.保持好心情
5.定期体检
6.避免接触致癌因素
7.注意预防感染
误区4癌症只能手术治疗
手术确实是早期癌症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,但并非唯一方法。
对于中晚期肿瘤,放疗、化疗、靶向治疗、免疫治疗等都在癌症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。对于一些不适合手术的患者,其他治疗方法也可能取得良好效果。
误区5癌症患者不能运动
癌症是一种与免疫系统密切相关的慢性炎症疾病。研究发现,运动会通过激发抗炎细胞因子的释放、维持健康的免疫细胞环境等增强机体的抗炎作用,提高免疫力,对于延缓癌症的发生是有利的。
定期运动比急性运动更有利于机体的免疫功能,对延缓肿瘤生长具有积极的影响。开展有规律的体育运动有助于癌症的预防和治疗,且具有低成本和无副作用的显著优势,值得我们大力开展和提倡。
误区6肿瘤标志物升高就表示得了癌症
肿瘤标志物升高并不一定是癌症。除了恶性肿瘤,一些良性肿瘤、囊肿、炎症、肾脏疾病、结核,甚至怀孕期间,都可能导致某些肿瘤标志物升高。因此,单一肿瘤标志物升高并不能确诊癌症。其次,肿瘤标志物正常也不代表没有癌症的发生。
有些癌症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水平可能正常,大部份癌症在早期肿瘤标志物往往是正常的。有些癌症,尽管肿瘤标志物正常,但是影像学检查已经可以明显看到到肿瘤的存在。甚至有些癌症始终不回出现肿瘤标志物的异常。
肿瘤标志物在防癌体检中的作用有限,不能作为判断癌症的唯一依据。癌症预防重于治疗,通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、定期体检和有针对性的筛查,才能提高癌症早期发现的概率。在遇到肿瘤标志物异常时,不必过度恐慌,但也要引起重视,及时就医确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