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长沙裕湘医院官方网站

肿瘤消融术对比

谈到肿瘤的治疗,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手术、化疗、放疗。事实上,肿瘤消融也是一种应用广、疗效好的手段。它是在医学影像技术(超声、CTMRI等)引导下,消融的原理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式,直接作用于目标组织如肿瘤本身,使其产生效应,毁损杀灭肿瘤细胞,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疾病目的

1、心脏消融术(用于心律失常)

通过导管释放能量(如射频、冷冻等),破坏心脏内异常电信号的起源点或传导通路,从而恢复正常心律,常见方法包括:

射频消融:利用高频电流产生热量,局部灼烧心肌组织。

冷冻消融:通过极低温冻结并破坏异常组织,减少疼痛和并发症。

适应症:房颤、室上性心动过速、房扑等。

2、肿瘤消融术(用于癌症治疗)

将射频/微波这种高频电磁波作用于人体肿瘤组织,使得被作用的肿瘤组织因吸收大量的微波能,从而产生大量的热型,当温度上升到60℃以上时,肿瘤细胞的蛋白质变性凝固,导致其不可逆性坏死,达到肿瘤完全灭活的目的。主要是通过影像引导(如CT、超声)精准靶向肿瘤,常见方法包括:

射频消融(RFA):用高频电流产生热量,使肿瘤细胞凝固坏死。主要是通过超声、CT 、MRI等影像设备的引导和监视,将射频消融针经皮肤穿进肝脏、肺等肿瘤组织内,然后进行通电,集束电极射频电极发出高频率射频波,激发组织细胞进行等离子震荡,在消融针的前端产生一个球形热区,通过产生的热量导致肿瘤细胞凝固坏死。

射频消融在临床中应用较早,疗效的临床证据相对较充足,目前已成为早期肝癌、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等恶性肿瘤的疗法之一。射频消融的优势在于创伤小,耗时短,恢复快。

微波消融(MWA):利用微波热效应破坏肿瘤,产热消融范围更大,速度更快。是在超声、CT等影像引导下,将微波消融针经皮穿刺进肿瘤组织,组织内的极性分子在微波电磁场的作用下高速运动,互相摩擦产生热量,肿瘤内消融针中心迅速升温至120℃~150℃时,癌细胞蛋白质彻底变性坏死,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。

微波消融术使用的微波频率较高,能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热量,而且穿透力更强,消融范围较射频消融术更大,极少依赖周围组织的传导,可以运用在骨、肺等导电性差的组织中。缺点在于设备(电缆、天线)笨重;天线容易过热,需要冷却装置保护天线的表面结构。

冷冻消融(氩氦刀):氩气/氦气循环快速冷冻,导致肿瘤细胞坏死。是指通过低温技术冷冻病变组织从而达到原位灭活实体组织的方法。冷冻消融的具体工作流程及原理为:将消融针插入肿瘤组织中,开启冷冻模式后,消融针在极短时间内降到极低温度,在针尖形成一个冰球,在低温作用下肿瘤组织细胞内外形成冰晶并脱水,机械性损伤肿瘤细胞,破坏细胞膜和细胞器;随着冷冻时间延长,冰球包裹整个病灶,低温导致肿瘤微血管收缩,血流速度减慢,血管内皮细胞损伤,形成微血栓,导致肿瘤细胞因缺氧坏死;低温还导致细胞凋亡。冷冻模式结束后,温度上升导致冰晶融化,细胞肿胀破裂,释放抗原,可以有效激发全身抗肿瘤免疫反应。

冷冻消融的优势在于低温本身具有局部麻醉的作用,患者疼痛感轻;冰球大小在CT、MRI帮助下清晰可见,消融范围清晰;最大限度地保留肿瘤灶的抗原活性,有效启动抗肿瘤免疫反应。冷冻消融在治疗过程中消耗患者的血小板,对于凝血功能差的患者,应避免使用冷冻消融。

不可逆电穿孔(纳米刀):高压电脉冲击穿细胞膜(不产热),适合邻近血管/胆管的肿瘤。

适应症:肝癌、肺癌、肾癌、前列腺癌等(尤其适用于无法手术的小肿瘤)

化学消融术又被称为化学性切除,是指在B超或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肿瘤,用化学方法(即往病灶内注入化学物质如无水乙醇、冰醋酸、化疗药物等)使局部组织细胞脱水、坏死、崩解从而达到病灶灭活的治疗方法。

化学消融操作简单、费用低,对于直径小于2cm的肝肿瘤疗效较好。但是治疗过程中无水乙醇等化学物质弥散不均且可控性差,往往需反复多次治疗,且大肿瘤较难实现完全消融,因此化学消融已经不是目前临床上肿瘤消融的常用方法,但是对于邻近胆囊、主胆管、胃肠道等空腔脏器的肿瘤仍有无法替代的独特优势,可以作为下文列举的其他消融术的补充,最大限度消融肿瘤。


总之,肿瘤的消融治疗是一种微创、有效的治疗手段,在临床治疗中需要根据肿瘤的大小、部位及与邻近脏器的关系、患者的自身状况,合理选择及规范使用。消融治疗能够帮助患者在最大程度灭活肿瘤组织,同时尽可能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,为肿瘤治疗带来新希望。

 关于长沙裕湘医院“肿瘤消融术对比”的问题,就为您介绍到这了。如果您或您的亲朋好友,因罹患癌症需要得到更专业的诊断,更系统化、个性化、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,可点击>>>在线咨询按钮或直接拨打0731-88945120咨询!

 


相关文章

在线咨询 0731-88771111
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

扫码关注 便捷挂号就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