掌骨基底部骨折
骨基底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手部损伤,骨折的情况多样,包括直接暴力损伤、间接暴力损伤、关节内骨折、粉碎性骨折、合并脱位等方面,治疗方法需根据具体伤情决定,患者应及时就医,遵循医生建议进行治疗和康复。
1、直接暴力损伤:如重物砸击、棍棒打击等直接作用于第一掌骨基底部,导致骨折,骨折往往较为严重,可能伴有明显的移位和周围组织损伤。治疗通常需要手术复位和内固定,以恢复骨折的对位和稳定性。
2、间接暴力损伤:摔倒时手部撑地,力量传导至第一掌骨基底部,引起骨折。若骨折移位不明显,可采用手法复位,然后用石膏或支具固定。固定时间一般为4-6周,期间需定期复查,观察骨折愈合情况。
3、关节内骨折:当骨折线累及第一掌骨基底部的关节面时,称为关节内骨折,容易影响关节的活动和稳定性。治疗较为复杂,可能需要切开复位,使用微型钢板或螺钉进行固定,以确保关节面的平整和恢复关节功能。
4、粉碎性骨折:高能量损伤可能导致第一掌骨基底部粉碎性骨折,骨折块较多且移位明显。治疗难度较大,可能需要多次手术,进行骨折块的拼接和固定。术后还需进行长期的康复治疗,以恢复手部的功能。
5、合并脱位:有时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会同时伴有掌腕关节脱位,需要及时进行复位和固定,恢复关节的正常位置和稳定性。治疗后,需密切观察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,必要时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和康复训练。
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,并严格遵守治疗计划,包括定期复查和康复锻炼,在治疗期间,应妥善保护受伤的手部,避免二次伤害。
上一篇:帕金森过了“蜜月期”怎么办?
下一篇: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症状有哪些?